小米发布了2024年全年财报,其中与汽车相关的数据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。自小米首款电动汽车SU 7问世以来,小米集团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可谓一飞冲天。
小米股价的飙升态势无疑与小米SU 7的热销密切相关,可以说小米股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,SU 7的大卖功不可没。
然而,资本市场对小米汽车业务满怀期待的同时汽车业务在2024年却未能给小米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。财报显示,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在2024年的经调整净亏损高达62亿元人民币。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小米一共交付了13.69万辆SU 7,分摊下来,小米每卖出一部车就要亏掉4.5万元。这一数据让不少人感到疑惑:销量如此火爆的汽车业务,为何会亏损如此之多?
不少人认为是由于造车的前期投入过大,涵盖机器设备、厂房建设、研发投入等多个方面。这些前期投入的资金如同沉重的包袱拖累了造车初期的财务业绩。
这种观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,但并不全面。前期的机器设备、厂房、土地等固定资产以及研发投入并非一次性全部计入当年的成本,而是通过折旧或摊销的方式,分年计入成本。
以智能汽车的厂房建设为例,假设建设费为20亿元,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,那么每年的折旧费用就是1亿元,这部分费用会计入当年的成本。机器设备、土地、研发投入同样如此,不是一股脑全部算到第一年或前几年的成本里去的,而是每年分摊一部分。
由此可见,并不存在前期投入的所有成本全部算在2024年才导致小米汽车业务亏损的情况。当然,折旧和摊销的计算方法并非固定不变,可能前几年分摊的金额会多一些,后几年则相对少一些,这就使得造车初期的固定成本相对较高。
那么决定小米汽车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呢?答案是销量。只要卖出去的车足够多,就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的优势。随着销量的增加,每一部车分摊的固定成本会大幅下降,从而实现盈利。
在“造车新势力”中,理想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理想汽车成立于2015年,和小鹏、蔚来差不多是同一时期成立的。当友商还沉浸在巨亏漩涡中时理想汽车率先实现盈利,2023年赚了117亿元,在国内品牌里仅比新能源王者比亚迪少。
究其原因是理想2023年的销量一下子拉起来了,2022年交付了不到14万辆汽车,2023年卖出37.6万辆,销量几乎是前一年的3倍。
基于以上分析,我们来预测一下小米的汽车业务何时能赚钱。如前文所述,关键点还是销量,我估计当小米汽车的年销量达到25万辆至30万辆以上就可以开始赚钱了。
今年前两个月,小米SU 7已经卖了46625辆,按照这样的趋势,全年肯定能突破25万辆,冲击30万辆也并非难事。而且下半年小米还将推出新车小米YU 7,叠加在一起的销量会更高。
因此,最好的情况下小米汽车2025年便能扭亏为盈;保守估计,可能还要2-3年的时间。注意,不管是今年就盈利,还是再过2、3年赚钱,小米都创造了一个奇迹,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哪家“造车新军”能在5年内就盈利了,比较快的理想也用了8年。